吳波
頑鄙(上海)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作品概述】所在城市:湖南郴州建筑面積:240平方米業主概況:當代中國典型的三代居(2+2+2)家庭。爺爺奶奶:傳統,溺愛孩子;爸爸媽媽:追求品質,關注健康和成長;姐姐弟弟:活力,好奇。三代人有著不同的居住觀念和生活習慣。差異化共存,正是當代中國家庭凝聚力的內在體現。本案希望給予真實生活最大的包容,尊重人倫傳統的同時,能保留個體的邊界感。不止于設計,更是尊重。【作品說明】同一屋檐下什么事都可能發生安靜鬧騰歡笑爭吵恩愛孝悌針尖對麥芒……但這不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嗎家是每一種狀態的容身之處「行為的容身之所」行為是狀態的延續,多樣且不穩定。家的規劃,是為行為設計容身之所。一樓含蓄的軸線,維持著空間的秩序和儀式,回應了上一代人的傳統。空間相互貫通,或高差,或通道,或懸挑,似斷似連,相互滲透。廚房通過捷徑直達茶室,遞個果盤喝個茶,也多了分參與感;老人房鄰近茶室的窗洞,是不經意的交流,也是未來的照顧;地臺能坐能躺能趴能爬,是來自不同高度的樂趣。各忙各的,“我知道你在那兒”,就好。二樓環形動線串起所有的行為,打破傳統機械的“房間”劃分形式,空間以流動、自由的狀態重塑了原有布局,承載著無限可能。我們稱其為“泛活動家庭廳”:閱讀、攀巖、樂高、運動、學習、音樂、繪畫……甚至連接著孩子們的床榻。打開門,無縫銜接。跑、跳、坐、臥、掛、爬……盡情“放飛”,更重要的是共同探索。陽臺中間的小型爬梯,是對上個世紀的某種懷念,也是兩層空間之間的隱藏通道:爺爺在茶室小憩,孫子偷偷從二樓溜下來,比上一個噤聲的手勢,媽媽又看丟了。「三代人的自在」容身之后便是自在。共享同一屋檐下,三代人的時間在這里相遇、流動;小朋友與長輩們一起摘樹枝、抹顏料,制作沙發背景畫;圖書館鼓勵著共同學習和進步;吊桿、攀巖見證著小朋友體格的成長;二樓的環形空間是親子馳騁平衡車的競技場;爬桿一下子把人帶回了童年,品茶的爺爺也不會錯過小孫子的調皮搗蛋。親身參與遠勝世俗的說教,設計后退,留白交給時間。獨立適當的邊界感,是獨立,也是尊重。隱藏移門后面是孩子自己的小天地;陽臺一角,是媽媽和閨蜜的下午茶時光;茶室里的爺爺和爸爸,是男人間的對話;奶奶的溺愛被阻止,躲在廚房生悶氣。空間可共享也可獨占;可共聚一堂,也可偏居一隅。可盡享天倫,也不用刻意遷就。規則自在也對應著規則。黑白色調的選擇意味著:黑色部分可以“躁”,白色部分則要小心對待。是共同遵守的信號,也是彼此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