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喜民
北京意度建筑設計有限公司主創設計師
一直以來,在懵懂中,我希望探索形式和功能以外的更深層的建筑內涵,從人類藝術、歷史文化、社會生活、哲科思維、人類情感等方向尋找能夠賦予建筑新活力的因素,概括并勾勒出超脫于物質形式設計思維之上,且緊緊地圍繞空間、場地和營造的本質而發散的一種理念內核,我稱之為空間的精神。它是空間的靈魂,是錨固于場地和文脈的“空間原型”,是觸發空間與人交流的動因,它附著于建筑本體空間,通過形體、空間、界面和光、、熱、風、水等影響人的身體、視覺、嗅覺、味覺、觸覺和通感,使人們對空間造型、空間界面有所反應,并獲得情感的交流,甚至引發精神上的共鳴。這是本項目設計的根本思源點。君誼中學國際部的項目是一個改造項目,這使得設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校方要求設計20個普通教室和盡可能多的多功能教室,以滿足豐富的教學功能。在我們的多次討論中,創造自由、開放和感知世界、激發創想的空間的目標逐漸清晰。這促發我去不斷思考探尋教育的使命和教學空間的本質屬性。記得路易斯·康(Louis I. Kahn)這樣理解學校的本質:“我認為,學校是由適合學習的空間所構成的環境,學校開始于一棵樹下,一個不自覺為老師的人與一些不自覺為學生的人討論著他們對事物的領悟。”無獨有偶,孔子“杏壇講學”的典故與康的言說是如此的契合:傳說孔子在自家院內筑臺,臺旁植銀杏,自此他的學生席地而坐,孔家小院成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的“露天教室”。再看明代林良所畫《學童鬧堂圖》,教學場景是在半室內半室外的游廊和敞軒中展開,孩童有的在廊內,有的在院中,調皮地嬉戲玩鬧,畫面中充滿了歡樂與純真。我發現,康所說的“樹下空間”、傳說中的孔子“杏壇講學”和《學童鬧堂圖》對中國古時教學場景的生動描述,都存在一種共性,那就是在一處沒有封閉感的空間,在自然之中、天空之下自由的學習和交流。這應該是理想的教學空間該有的本質屬性。但是在這個封閉的、面積有限的體育館內,如何實現20個普通教室和盡可能多的多功能教室,同時又創造出“自由開放、融入自然”的空間呢?在思考中,我試圖將這些因素歸類,尋找出獲得空間活力的錨固點。最終我模糊地勾畫出這樣一種空間邏輯:將需要滿足正常使用和設計規范的普通教室組合并置在東西兩側,可獲得自然采光通風;原體育館中的大面積無采光空間通過屋頂開洞的方式向天空開放,界定出室內的“院落”,于其中點綴散落的“功能盒子”,使“院落”分置為多個更小的院和走廊,走廊像“游廊”一樣串聯各個小院,并根據現場凈高情況,將“院落”和“游廊”錯層布置,形成立體的交通體系,這種空間機制類似自由布置的園林空間,我稱之為“游園”,它成為本次設計的基本空間原型。最終,我希望創造這樣一種空間:室內引入天空和光線,在室內可以清晰的感知氣候的變化,光線與空氣交融,表演著時間的音樂;巧于因借,將室外景觀納入室內,使室內與自然交融;空間開放通透,錯落豐富,步移景異,氛圍輕松愉悅,孩子們在“游廊”中交流,在“院落”讀書,“游廊”或明或暗,隨著空間開闔光線移動而變化,“院落”或大或小,承載著孩子們學習討論的多種功能。建筑內外均貫徹了“游園”的思路。建筑內部再布置平面的“游廊”和“院落”后,為了獲得更多的自由學習空間和多功能教室,我仔細研究了體育館的剖面可能性,但發現原建筑頂梁尺寸巨大,高達1.5米,梁下空間僅余7米,僅能滿足兩層層高,但1.5米的梁間空間浪費掉實屬可惜。因此,我計劃在保證兩側教室滿足規范要求的基礎上,將中間大面積無法直接采光的區域降低層高,以保證在中間區域可以再梁間部位擠出三層空間的可能。這樣,在剖面設計中空間形成了首層(保留原建筑部分)、二層、二層夾層、三層和三層夾層五層空間,滿足了20間普通教室和盡量多的多功能教室空間的需求(但因校方原因,普通教室有所減少),此外,空間的豐富性和趣味性極大地加強了,“游園”空間更加立體。建筑外部除了圍合空間,塑造建筑氣質,還為室內實現了“取景器”的作用。外立面改造采用干掛耐候鋼板,厚重的銹紅色是對君誼中學多年辦學的歷史底蘊的表達,并與周邊教學樓的曙紅色形成了協調統一。普通教室外墻界面通過U玻和玻璃幕墻強調出來,突出于耐候鋼板。U玻內部設蜂窩陽光板,更顯朦朧,像一組組屏風一樣,與耐候鋼板門、玻璃幕墻形成有趣的差別。教室外部還設置了小型陽臺,它們都面向小院中心的小花園,是一處交談、觀景的好去處。建筑的西北角為樓梯,其外部是一處由耐候鋼板圍合的天井。天井位于空中,其下部是一叢早園竹,由地面伸向天井之中,行走在室內樓梯時,可以透過U玻幕墻感受著這一叢竹林在光的作用下呈現的朦朧畫面。北側入口的玻璃幕墻將室外景觀框入室內,而在夜晚,它成為展示室內豐富空間的畫框。?建筑入口設于西北側,由于保留了原建筑首層的食堂,因此只能將入口升至二層。為了解決高差,設計采用了層層跌水結合大臺階的方式,孩子們需要由建筑斜側拾級而上,沿著跌水池,進入中間平臺,到中間平臺時,可望見入口的雨棚和兩側由地面上升,穿入口平臺
你可能對這些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