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北京復合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
群山之下 從北京中心市區向東北進發來到項目地,萬莊子村三面環山、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本項目場地位于村東南角村口,東臨桃花海。 項目場地中北房主屋以及有著200多歲的柿子樹被加以保留,并在翻建時嘗試打造與鄉村共生的建筑,將村居生活記憶與情節娓娓道來。 融入村落 將院門改至東側,引導人由桃園進入院內。入口的坐臺開放給民宿客人及村民使用,讓建筑融入到村落生活的場景之中。在場地布局上,我們讓新、老建筑相互插接貫通,從而帶來內部新老空間戲劇化的轉變。新建筑屋頂向內院傾斜以呼應老建筑及村落風貌,利用傾斜的屋面高度差設置夾層空間,一方面提供了更多元的睡眠空間,同時也吸納周圍的景色進入庭院內、建筑中。 內外之間 院內設置大小兩個孿生院子,兩個院子不同的尺度、位置和圍合方式形成了不同氛圍的生活場景。連接新、老建筑的低矮體量作為露臺讓人感受更加開闊的山景與村落景象。 傳統與現代—向村落學習 設計師在勘察本村風貌時,發現村落生長過程中由于物質相對匱乏激發的建筑智慧 ——利用現成的建材如紅磚、瓦片、混凝土空心砌塊、預制混凝土條板堆疊在一起呈現出一種粗曠、自由生長的建筑趣味。于是,建筑師借鑒了混砌的作法——運用改造時回收的紅磚、毛石與現代材料進行搭配混砌。 混凝土的澆筑模板運用了農村家用品—藤席作為模版拓印到其表面,從而給混凝土帶來一種鄉村生活溫情。詮釋獨屬于農村質樸與粗曠的質感。